The Grid System: Building a Solid Design Layout

The Story of the Grid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to achieve an organized design is to apply a grid system. It’s a tried and tested technique that first found favor in print layout. Low-tech and cheap, this is a great resource for you as a designer – consider it a top-ten tool in your office. Grids in interactive design can also help provide a consistent experience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with different screen sizes. Users are happy when they see familiar features laid out as they would expect to find them.

引用:


#layout


打造價格親民的「客製化」義肢

一般市售義肢不但價格昂貴,外觀又古板,讓部分身障人士排斥將它表露出來 近期國外工業設計師William Root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突破 William Root利用3D列印技術研發出,外型酷炫、價格又便宜的客製化義肢。 ▼採用強度極高的鈦材料,透過3D列印機,真正''量身打造''出身障人士專屬的義肢。

引用:


#3D printing, #parametric design

互動設計[2016-12-19 17:20:29]

電子書互動介面設計

未來世界!書本只是傳波資訊的基本媒介,書本的資訊可能是及時世界的閱讀窗口,也可能是想像的烏托邦!
數位媒體
  動畫
    數位學習
    影像藝術
  遊戲
    互動設計
    桌遊手遊

影像介紹:

#電子書, #互動設計

札哈.哈蒂 [2016-12-06 14:36:39]

Zaha Hadi Collection

哈蒂的設計是沒有「埸所精神」的,而且非常個人標籤化,端看你喜不喜歡她這些綫條構築出來的「時尚丶未來」與「明星」化。她在此課題過往就面對質疑,她回答,埸所精神是如果在你的基地隔壁為「一坨屎」,你還要設計得跟它「屎在一起」嗎?

引用丁榮生FB:

#建築

Amazon GO[2016-12-06 09:10:10]

新世代商業空間結帳行為

未來世界!不用排隊結帳的商店!

官網:

#商空建築, #人工智慧

安藤忠雄,與下世代連結

引用曾光宗翻譯:
從奮鬥40年的建築師身上,學習到縮小『與社會的距離』的方法

一、1970年代:探究安藤忠雄的原點-洞察時機並透過雜誌發出聲音
二、1980〜1990年代:重視環境問題與公共性-針對都市並往海外的不同領域前進
三、2000年以後:深化人與社區的關係-以世界為舞台提出獨特的觀點與設計手法
四、與下世代連結:面對人的力量與人工智慧之間-有了挑戰之心可以發現契機
專輯中也訪問了其他建築師,對於安藤忠雄的看法;隈研吾認為他從40年來的安藤身上,學到了五個重點:
一、不論建築的規模大小,都可以與社會產生連結。
二、在小住宅及混居的大樓中,都交織著「社會性」。
三、不要去區分你所面對的人們,以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並表達意見。
四、縱使很辛苦也要對社會發出聲音。
五、公共建築的程序,如何向社會傳達?
另外在此專輯中,也碰觸到了安藤忠雄於2014年7月11日,因病經過一場大手術之後,現今的工作生活為何之問題。安藤回答「……已經無法像以前從每天早上10點,到晚上7點都持續工作之型態,目前大約是10點到事務所工作,並與員工一起用午餐後就先回家,稍微讀一下書或作休息。之後再回事務所工作,直到傍晚6點再回家。……雖然不能說生病很好,但是大病之後讓我可以多看書,而且多了思考的時間。……」

引用出處:
雜誌官網:

#建築, #人工智慧

Project team «Mesh Mould» Wins Swiss Technology Award 2016

Published on Nov 24, 2016
機械手臂點焊鋼絲網 + 參數化設計自由造型 + 類似鋼網牆混擬土灌漿成型
The project team behind the novel building technology «Mesh Mould» received the Swiss Technology Award 2016 in the category «Inventors». The award is Switzerland'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esh Mould» allows to build load-bearing concrete elements of any shape without formwork.
官網 Mesh Mould
鋼網牆

#parametric design, #freeform, #concrete,

Małgorzata Chodakowska

極度優美銅雕與湧泉的演出,很難不被少女水中嬉戲的愉悅與幸福感所感動。

設計就應該如此直接又精心安排。

Youtube:
設計師官網:

#Fountains, #湧泉設計

Redesigning Long Life

長壽再構築為什麼重要

-- 全球開發國家人口平均壽命為80歲,可輕易活過100歲
-- 65歲以上的老人有90%希望盡可能在地老化
-- 平均家庭人口數快速下降,大多數老人是獨自居住 因此,如何在上述老年生活挑戰中儘可能獲得最好的生活品質,是最大的挑戰

Redesigning Long Life:
Innovating Aging in Place:
Livability For All: The 2016 AARP Age-Friendly Community Survey:

#aging design, #在地老化, #AARP

交大建築所許倍銜老師: 2015年出現在香港的大型竹構築,結合竹的網殼結構以及表面的透光薄膜。這是香港中文大學與營造業界的合作成果,十分精采!

我一向覺得,線性的竹材十分適合透過Parametric Modeling工具去模擬與設計,且透過網殼的作法,可以突破傳統的竹建築造型,賦予竹材新的生命。

詳情請參閱 (vimeo):

#竹構實, #Architecture, #parametric design

設計師要如何整合設計圖、施工圖圖紙、實體比例模型以及不同方案設計概念同時呈現在一個空間(虛實整合),和業主、工程師、材料商、施工團隊一同討論設計?

換個場景,設計師到工地看到施工到一半的現場,才驚覺門的開孔位置應該向左移才能閃過結構柱,並強化動線的流暢性。這時候如何和遠在他方的業主''實境溝通''?

解決上述兩個設計/施工溝通問題的廠商一個是軟體巨商''微軟''(不大意外),另一個則是衛星測量界的老大哥Trimble(目前也是 Sketchup 的老闆),共同推出''混合實境''的設計/營造溝通工具。看來學建築、室內設計之前得要先學會VR、AR、MR等數位媒體技術了。

詳情請參閱 (youtube):
Microsoft HoloLens

#Mix reality, #MR, #design tools

SWISS KRONO 瑞士進口地板

利用線上網頁就可以進行特定單元空間的牆面配色設計,以及地板材質設計。整體空間採用預先設計好的實體照片,搭配可以指定牆面的簡單介面就可以進行配色與地板設計。
目前有客廳、臥室、廚房、走道、餐廳、嬰兒房、臥室、辦公室、設計空間、商業空間、其他以及地板細節等等單元空間可供選擇。
很快地我認為以實體照片空間為基礎的單元空間居家設計線上系統就要實現了。目前 AutoDesk HomeStyler 雖然已經做到類似設計環境,但是需要建模與彩現的作業,一般使用者還是稍嫌該網頁的設計步驟太煩雜,設計成果也沒有實體照片來的真實。

網站連結 Read here:
國內代理商 太格木地板:
#Interior design, #online design tools

蓮‧玉

這項名為「蓮‧玉」的設計方案,是馬岩松繼哈爾濱大劇院後,另一項負責設計的大型表演場館的建案,未來將與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MAD建築事務所、北京市弘都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院攜手合作,打造出半透明、如玉般溫潤的質感的外觀,以及恰似一朵盛開蓮花的內部穹頂,以烘托出音樂殿堂的純淨。

「她就好像是鬧市中的一處聖潔的花園」,馬岩松表示,觀眾未來在走進音樂廳的那一刻,就仿佛進入另一個時空。


網站連結 Read here:

#Architecture

AI 的創造力

Nightmare Machine (form: MIT)

Horror imagery gener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恐怖大頭照 HAUNTED FACES
● 恐怖場景 HAUNTED PLACES


網站連結 Read here:

#generative art, #AI

Fingerpain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Harold Cohan是藝術家同時也是「電腦生成藝術」領域的先鋒[2],1973年以來,歷經最簡單的烏龜畫筆程式,到當今最複雜的人工智慧系統,電腦系統已經能夠自主創作畫中的構圖與顏色。其創作風格由早期觀察小孩子繪畫開始,Cohan 讓電腦程式逐漸學會充滿繽紛色彩的抽象畫。隨著電腦科技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演進,Cohan的AARON[3] 自主藝術創作系統,已經能產生自然物件與人物的協調構圖與上彩,畫作明顯強化實物的「光與色」不經讓人聯想到由雷諾瓦與莫內等人為首的初期映象派畫風。畢生共有54幅畫作被收藏在TATE英國國家美術館[4],更有多幅畫作登上知名藝術拍賣市場。

Harold Cohan 最後一篇文章「21世紀手指畫」[5] 中提到,新的世紀裡他要創作「手指畫」,在此之前他和AARON共同創作時比較像「協作」,先讓ARRON完成部分的構圖與色彩,再由Cohan接手,彼此輪替協作至完成為止。AARON加入時下最流行的觸控螢幕技術後,一方面他可以任由AARON自由創作構圖與色彩,同時他也可以利用手指在螢幕上自由揮灑他要的線條與顏色,二者成為實時互動創作的合作關係。Cohan認為,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新關係。

本文最後一段,Cohan留給人們的思考是,這樣的人機合作的藝術創作,是機器減輕人類創作時的工作(構圖與色彩)讓人類更專注於細節的完成,還是機器啟發了人類原本沒有的想像力? Cohan 的最後註解:Have to wait (no, work) and see.[6]

[1] Harold Cohan (1 May 1928 – 27 April 2016) 官網:
[2] Artist and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generated art:由 Paul Cohen 寫的追悼文,刊在Ray KURZWEIL AI網站
[3] AARON:
[4] Cohan 在英國博物館的永久典藏:
[5] Fingerpain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著作 (8Feb-2016):
[6] 筆者註:Cohan的註解頗有對照 Schon, 1992 「設計過程反映了設計師在特定情境下與材料的對話[7];以及 Schön & Wiggins,在1992提出的設計循環過程''seeing-moving-seeing'' [8],這兩篇知名設計論文,提出稍有保留的新視野。
[7] Donald A. Schon, 1992, Designing as reflective conversation with the materials of a design situation,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V3 (3), pp 131–147.
[8] Schön, D. A., & Wiggins, G. (1992). Kinds of seeing and their functions in designing. Design Studies, 13(2), 135-156.

#design process, #See-Moving-See, #drawing automatic, #computer-generated art


顛倒畫的原理

● 左腦是藝術創作的破壞者
● 顛倒畫主要訓練你的右腦觀察力
● 觀察正常畫時,左腦強烈主導物件辨識,削弱了幾何圖型的觀察力
● 物件辨識連結的是我們日常經驗、記憶與概念,我們注意的是物件名子與種類
● 當畫顛倒後,左腦辨識的連結削弱了,自然只注意到畫中的線條、型體與色塊等幾何圖形

技術細節 Read here:

#Basic drawing

機械學習挑戰你的室內設計能力

如同Google 長期學習你的電郵主旨,進而判斷你的喜好配上適當的廣告;或臉書長期學習你和好友互動的文字資訊,進而推薦相關產品一樣。[/p>

全世界一間房子都沒有的資訊平台Airbnb,憑藉全球共享空閒房間提供短期出租,2015年市值超過250億美元,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住宿旅遊平台。

Airbnb成功的要素之一是秉持共享經濟的大同理念,利用長期定防資訊統計與人工智慧技術預測各地旅遊需求,以便因應不同地區淡旺季提供最實惠的住宿價格。如今,Airbnb宣稱更進一步引進「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方法要挑戰個人喜好與室內的設計能力,提供住宿的屋主可以更清楚大數據背後的趨勢,適度調整室內擺設的服務品質,以提高租金收入。

有關Airbnb人工智慧技術細節 Read here:
室內色彩配置與機械學習:

甚麼是有效的資訊傳達?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真的嗎?

有效資訊視覺化的五步驟:
1. Define the problem 設定問題
2. Define the data to be represented 設定要呈現的資訊
3. Define the dimensions required to represent the data 設定資料維度
4. Define the structures of the data 設定資料結構
5. Define the interaction required from the visualization 設定與資訊互動的方式

Read more detail:
#UI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什麼設計是有''溫度''的

設計師喜歡把設計有溫度掛在嘴邊,那到底什麼樣的設計才算真正有溫度。以下這個設計既簡單、真誠、容易推廣,更重要的是這個設計直接受益者是人類本身。
不嘴砲,我認為這個設計真正有溫度。

Read more detail:
#設計溫度 #務實設計

做廣告的生活長這樣

「奧美的標準很高,生存下來的人都是喜歡這件事情的,喜歡做這件事情,才比較不會覺得痛苦,不會覺得我坐在這邊想idea是在工作。」資深藝術指導李崇銘分享自己的經驗談,當你把想創意當成是一個工作時就會很痛苦,會開始去算我想了兩小時、三小時…...但如果真心覺得是好玩的事,想到好點子會立刻想交流,就算晚上也迫不及待傳訊息跟大家分享,心態就不會是「我同事晚上十一點還傳訊息,是當做我現在還在工作嗎?」。
作設計更是這樣的生活,沒有堅持好好花時間動手作,不會有好設計。

Read more detail:
#設計態度

亞大室內系一年級 | Created by openblogmini.sourceforge.net | CSS by Boostrap
[ Create Entry ] © 2015, 20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