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善用木、紙的建築師

這間餐廳與大樓是一體的三層木結構建築,出自日本建築師坂茂(獲2014 年普立茲克獎)之手。很少經手這樣的小型住宅、餐廳個案,這次大師完全是衝著友情和美酒而跨刀。因為坂茂極愛喝葡萄酒,與這間餐廳的主廚西尾大輔也是好友,於是接下了這個案子,打造餐廳與住宅合一的「Vin Sante + N House」。

天花板刻意以紙管排列出起伏弧度,活絡空間氣氛,並在對外牆面選擇可完全敞開的開口設計,讓室內的開闊感延伸到室外平台和街道。一旁人行道上的櫻花樹,為餐廳帶來彷彿日常生活般的樸實況味,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風景。餐廳裡可容納20位坐席和40位站席,也可攜帶寵物一起用餐,但需要提前預約訂位。


中文簡介
餐廳連結
坂茂

#Architect, #Interior Design

史上第一個人工智慧建築師

小庫 XKool。
它是第一款在實際建築應用層面上
實現了人工智慧的SaaS系統。
它結合了機器學習、
大數據與雲端智能顯示等技術,
將多種先進演算法
融入到最簡易的操作中。
目前並沒有透露太多細節,因此有很多表達不同意見的網路評論。
以往這些類科幻式創新都來自歐美,有趣的是這次來自中國。值得觀察。


介紹連結
小庫科技


#AI, #AI Architect

「智慧設計戰場」中國不缺席

首先2016年3月人工智慧AlphaGO與圍棋高手的對決以4:1獲勝,一年後2017年3月化身master挑戰世界網路圍棋高手,連勝60場,其中也包含中國第一的柯潔。更預約5月23日烏鎮!谷歌AlphaGo正式對決圍棋冠軍柯潔。人類可能即將面臨人工智慧在圍棋遊戲領域超越人類智慧的時代。

設計領域,類似發展正進行中。人類與機器相互合作進行設計創作,有Harold Cohan人機創作的最終篇章Fingerpain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1]作為代表,為人機合作設計拉開序幕。

然這些都是西方科技的成果,今天的主角 (人工智慧作設計) 卻出現在中國,一出現就挑戰中國最大電商購物平台「雙11」的網頁廣告橫幅設計,針對買家購物、瀏覽習慣的學習,自動製作高關聯的商品廣告設計,準確地出現在瀏覽者的網頁上,結果證明「精準的廣告設計」的確有效刺激消費,要知道如何做到可參考[2]。
就在剛才,在杭州的阿裡巴巴 UCAN 用戶體驗設計峰會上,由“同濟×特讚設計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撰寫的《2017 設計與人工智慧報告——人工智慧與設計的未來》正式發佈,參考[3][4][5]。也同步宣告世人,高階的智慧設計中國不會缺席。

[1] , | [2] , | [3] 報告精簡粄 ,報告完整粄
[4] 知呼:范凌
[5] 特讚:解決設計需求,范凌創辦。

#Design by AI


[1] 動畫簡介

[2] 柯比意基金會
#Architecture

現代建築代表 柯比意 新建築五思

1. 底層架空:Lift The Building Over Pilotis.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house, like the street, belongs to the automobile. Therefore housing is raised on pilotis to allow the vehicle’s movement or the green continuity.

2. 自由平面:Free Designing Of The Ground Plan. A building floor plan should be free from structural condition, so partitions can be organized in any way.

3. 自由立面:The Free Façade. The structure separates from the façade, relieving it of its structural function.

4. 橫向長窗:The Horizontal Window. The façade can be cut along its entire length to allow room to be lit equally.

5. 屋頂花園:The Roof Garden. A building should give back the space it takes up on the ground by replacing it with a garden in the sky.



[1] Digital Creativity期刊

[2] Shimon Demo YouTube連結
[3] Pixar light animation YouTube連結
[4] Guy Hoffman YouTube連結
#Digital Creativity, #Robot Music

機械數位音樂的現狀

設計研究領域中「數位創造力」Digital Creativity一詞主要指的是研究有關「創意藝術、設計、數位技術」(creative arts, design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等主題,主要的論文期刊[1]發跡於1990年,從早期聚焦於基礎研究,如程式語言(LISP)與人工智慧(AI)的技術開始,不斷探索數位創造力的新可能性。時至今日(2017)的研究已經擴及「純數位藝術」、「數位音樂」、「數位醫療」、「數位人格」、「數位社群」等等非常多的生活、藝術、文化與哲學等各個面向。

當大家還在猜想「純數位創意」是什麼的同時,機械電子音樂的隨興演出成果已經非常值得關注。 Shimon Demo[2]的演出除了有純粹的隨機聲響,更有人與機械的協奏表演,成果不凡。也許,類似的設計創作 正在各地逐步浮現,不需要人類介入的數位創作,似乎已經成為數位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作為人類的設計師們可能應該重新思考,人類創造力的本質與未來。

如果你想知道 Shimon 的設計師 Guy Hoffman 是如何受到 Pixar light animation[3] 的影響,進而創造出能聆聽音樂感知韻律,能自我演奏,能和諧地與人合奏,能享受音樂等等的歷程,可以參考連結[4]。


「變革的理念:2015年維也納藝術雙年展」

顛覆未來的十種空間
十種場域分別探討城市生活中
款待、金錢、工作、購物、交通、
參與、飲食、住房、娛樂和醫療
的概念,並提供樣版(prototypes)供民眾體驗。


YouTube連結(德語)
張立健中文評論

#future space, #future home

建築型式的大分類與特徵

古希臘建築(三明治)
|
古羅馬建築(包子)
西歐中世紀
↙
羅曼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高聳玉米)
↘
↘
|
拜占庭建築(洋蔥頭)
|
↙
東歐拜占庭
文藝復興建築(對稱書本)
↙
巴洛克建築
(無金不巴)
↘
古典主義建築
|
洛可可建築
(巴洛克2.0)

詳細參閱 歐洲建築演化年表

#建築形式風格

完整學習美感教育的好材料

「美」雖然是一種感受,但「美」其實是有道理可循的。 當您感覺一件物品、一個畫面很美,可能是它的「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或「構成」讓您的視覺感受舒適愉悅,我們稱這六個名詞為「美感構面」。在這裡,您可以欣賞到許多具有美感的圖片,我們也將用簡要的文字為您解說,這六個美感構面以及最核心的「秩序」,如何形成美麗的物件與畫面。

次序
色彩
質感
比例
構成
結構
構造

官網

#aesthetics

Lady GAGA在2017超級盃足球賽中場的演出--驚豔全球

由兩名大咖設計師共同合作: Bruce Rodgers of Tribe Inc. and LeRoy Bennett。
兩位設計師將會有一場精采網路廣播論壇,主題有:
 談 設計發想、科技細節、舞台實踐
 談 合作;和藝人,業主要求開會過程
 談12分鐘舞台秀所涉及的上百個設定與挑戰是如何解決的
 談 設計如何顧及「美感」「科技挑戰」「解決方案」之間的妥協與平衡
 談 燈光與音樂的整合


舞台設計的渲染圖說:
網路廣播談設計

#Stag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Music show design

自然饒富藝術感的影像水彩畫動作

利用英文版的水彩畫動作,確實可以產生自然又有藝術感的水彩畫,特別適合空間類的水彩畫風展示。

影像水彩畫教學教材:
室內範例1: 室內範例2:

#Action of Photoshop

遞迴人工智慧可以理解為自我複製的過程

維基百科說明遞迴(英語:Recursion),又譯為遞迴,在數學與電腦科學中,是指在函式的定義中使用函式自身的方法。遞迴一詞還較常用於描述以自相似方法重複事物的過程。例如,當兩面鏡子相互之間近似平行時,鏡中巢狀的圖像是以無限遞迴的形式出現的。也可以理解為自我複製的過程。

遞迴人工智慧,會自我學習創造AI的AI,將更能彰顯「智慧自我學習與複製」的強度,更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向前進展。

會自我學習創造AI的AI:

#AI, #Recursive AI

Web-Based VR for 3D interior design

4 dimensions of system core idea

當設計師與使用者都使用相同設計界面,設計師與使用者合作設計的時代就來臨了。

最新與碩士生合作的研究論文。

研究核心構想:
研究初步實作WebVR:
--目前進度:Web-based 3D VR display system.
--代辦進度:User Interface for interior design, BIM, object-oriented design system.
研究初步實作環景360VR:

#WebVR, #合作式設計

電腦彩現Rendering將整合進VR,AR世界

供職於倫敦3D影像公司IVR NATION的Demangel聯繫了Dezeen,請他向我們展示他製作的一個房屋虛擬現實模型,這個模型曾經在四年前被我們的網站報導過。

Demangel表示這個模型(Ty Hedfan – a house in Wales designed by architects Featherstone Young)是用網上找到的照片和規劃圖製成的,它的真實程度達到90%,並充分展示了VR將會如何改變建築師的工作方式。

「在這個Ty Hedfan演示模型當中,你可以開門或者開燈。」他說道,「你可以即時改變牆壁和地板的材質,或者燈光的朝向。這種互動性意味著你可以在短時間內嘗試非常多的選擇——設計、材料、燈光、天氣。」

原文引用:

#VR, #Rendering

木遙:AlphaGo離圍棋之神還有多遠?

從茹毛飲血的穴居時代到遊弋太陽系的今天,人類的進步從來就不體現為本身生物能力的優越,而體現於不斷創造出工具成為自我的延伸。我們製作出的機器跑得更快,飛得更高,算得更準,想得更深。但是歸根結底,定義人性的並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弱點,以及我們為了克服自身缺陷和拓展未知的邊界所作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在一次又一次失敗裏,我們砥礪心靈、認識自我、戰勝矇昧和愚蠢,然後成長。

原文引用:

#AI, #AlphaGO

有關建築與空間

空間將變得更有參與性,你同意嗎 !?
Spaces will no longer simply house and support your activities – they will participate. More and more,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ll be a system of evolution and learning, integrating with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the utilitarian function of protecting you from the elements. Enabl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low-cost sensors, which can be easily embedded into an environment, machine learning will be used to identify usage patterns and recomme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a space to drive new behaviors in healthcare, retail, research, manufacturing, work and residential spaces.

原文引用:

#future space

point studio propose pixelated dome restaurants for construction in muscat, oman

造型設計工具:Rhino + Grasshopper3D
造型原則:曲面、平面雙軸分割、拉申
有關鍵工具,就有絕佳造型的可能。


原文引用:


#3D modeling, #Grasshopper

手動建模的缺點

1. 材質精確度不一致
2. 建模精確度也有大差異
3. 在 google 地圖上有大多建築物沒有人提供模型
4. 模型放置的位置與衛星航照圖的建築物位置不吻合

取而代之的是
Automated 3D Models with Stereo Photogrammetry
利用立體像對建模


原文引用:


#3D modeling, #Photogrammetry

動態空間體驗

創意影城結合動態空間、光雕、聲響等空間元素,營造身臨其境、多感官的感知經驗。邀請造訪者啟動各自敏感的神經,分享這一美妙「精神與感知自覺」(spiritual and sensory awakening)的時刻。

bunji展場利用純粹的聲音、視覺藝術、互動技術和故事娓娓道出維多利亞原住民的創作精髓以及人民與國家的精神聯繫。


影像連結
原文引用:


#immersive, #sensory awakening, #interactive design, #互動設計


視覺設計檢查表

  • 顏色:配合主題盡可能保持簡要的配色
  • 排版:乾淨一致排版讓讀者一目了然
  • 架構:清晰的架構能引導順暢的閱讀
  • 插畫:活潑簡單引人注目別造成閱讀負擔
  • 字型:一種字型家族三種不同輕重標示重點
  • 數字:圖像化去除多餘資訊提升閱讀速度
  • 圖示:清晰獨特的圖示能個性化視覺資訊
  • 版型:採用產業別常見版型易理解認同
原文引用:


#graphic design

2006由實驗室走向實際建築案例

參數化設計首先帶來的是設計造型的解放,但始終難以實體構築。

thelivingnewyork HY-Fir計畫:提供迷人物理環境和永續建築新模式。 2014年,HY-Fi測試改進了一種新的低能量生物建築材料,製造了10,000堆砌磚,建造了一座13米高的塔,舉辦了三個月的公共文化活動,結束後拆解結構,堆砌磚還原成土壤並分送當地社區花園。 這個成功的實驗為未來的建設提供了許多可能性。

2016池社/上海創盟:
2006 Gramazio Kohler Research:
2014 HY-Fi 官網:


#robot fabrication, #parametric design


亞大室內系一年級 | Created by openblogmini.sourceforge.net | CSS by Boostrap
[ Create Entry ] © 2015, 2016
Top